
出品 | 搜狐健康
作者 | 北京积水潭医院营养科 周新
编辑 | 原野
您是否发现家里的老人最近几年体重在不知不觉中下降、胳膊、腿变细了,力气越来越小,拎点重物、拧个瓶盖都费劲,走路变得缓慢、不稳,容易疲劳,甚至发生过跌倒,从椅子上站起来变得吃力,爬楼梯更是气喘吁吁……
如果有以上症状,千万别简单地认为这只是“自然衰老”或“千金难买老来瘦”。这很可能是一种严重影响老年人生活质量和健康寿命的疾病——“肌少症”在作祟。
什么是肌少症
肌少症,是肌肉质量、肌肉力量或躯体功能进行性下降的综合征。它不是简单的“瘦”,而是肌肉组织在加速流失,同时伴随着力量的显著减退和活动能力的下降,会让我们面对重大疾病打击时没有足够的身体储备来对抗,从而显著增加死亡风险。
目前的研究认为,65岁以上老年人的体重指数(BMI)需要略高才更健康,建议在20-26.9kg/m2之间比较理想。80岁以上的高龄老人建议BMI要在22以上更为适宜。
为什么老人容易得肌少症
通常情况下,我们的肌肉质量在30岁左右达到高峰,之后开始流失,50岁后左右流失速度加快,70岁后更加明显。随着年龄的增加,老年人普遍活动量减少,肌肉“用进废退”,食欲减退,消化能力下降,热量及蛋白质摄入不足,肌肉合成的“原料短缺”。
而衰老本身就是慢性炎症因子累积的过程,随着年龄增长,激素水平的变化,肌肉组织的合成代谢减低、分解代谢增强。而慢性阻塞性肺病、冠心病、心力衰竭等疾病会让人体长期处于慢性缺氧状态,导致肌肉由于供氧量不足而萎缩。此外骨骼肌是人体葡萄糖的主要储存和消耗器官,当人体出现胰岛素抵抗时,葡萄糖利用率下降、血糖代谢异常,也会引发肌少症。
肌少症不只是肌肉问题,更是全身系统的连锁反应
跌倒骨折风险飙升:老年肌少症患者大多都伴有骨质疏松。肌肉少了、力量弱了,走路不稳,极易跌倒,而跌倒后骨折(尤其是髋部骨折)风险极高,可能导致长期卧床、甚至危及生命。
活动能力丧失:爬楼、散步、买菜、做家务这些日常活动变得越来越困难,最终可能导致生活无法自理,生活质量严重下降。
代谢紊乱:肌肉是人体重要的代谢器官。肌肉流失会降低基础代谢率,增加患糖尿病、高血脂以及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。
免疫力下降:肌肉组织与免疫功能密切相关。肌少症老人更容易发生感染,患有疾病后的恢复也更慢。
如果观察到上述的一些迹象,建议带老人到医院就诊。目前,北京积水潭医院营养科新增肌肉评估服务,营养师会通过专业的仪器测量肌肉量、评估力量和体能,系统评估是否存在肌少症,并给予科学饮食运动干预方案,帮助患者在肌少症早期增加肌肉含量,让老人拥有更高质量的晚年生活。